賽道旁,志愿者熟練地將分類垃圾投入智能回收箱;終點補給站,可降解餐具取代一次性塑料制品;賽后,廢棄橫幅、號碼布被回收加工成環保袋……自2023年起,衡水市將“無廢”理念深度融入衡水湖馬拉松賽全鏈條,這些場景成為生動注腳。


7月25日,國內首個《“無廢馬拉松”賽事技術導則》地方標準在衡水落地實施。這一標準的出臺意義重大,2025衡水湖馬拉松賽作為該文件實施后的首場馬拉松,無疑是站在了綠色體育賽事發展的新起點上,為賽事環保實踐的系統化、規范化推進筑牢根基。


2025年衡水湖馬拉松賽以“逐夢衡水湖,PB馬拉松”為口號,將“無廢理念”進一步深度融入賽事全流程?;I備階段,組委會借助線上平臺發起“無廢參賽倡議”,鼓勵選手自帶水杯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,并在賽場設置分類垃圾桶,引導選手做好垃圾分類,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。


這一系列舉措不僅體現了賽事組織者的環保意識,更激發了選手和觀眾參與環保的熱情,營造了良好的綠色賽事氛圍。


來自石家莊的跑者李威,對賽事“無廢”細節感觸很深:“我參加過2次衡水湖馬拉松,這里的賽道邊有清晰垃圾分類點,還有志愿者引導。補給站用可降解杯,提醒適量取用。今年我帶可重復用軟水壺,工作人員直接注飲品,方便又環保?!?/p>


為構建完善的賽事減廢體系,衡水市精準識別賽事籌備、舉辦、收尾各環節的產廢點,打造出覆蓋組織管理、資源利用、垃圾處理、宣傳推廣的全方位減廢模式,最終形成《“無廢馬拉松”賽事技術導則》。這一體系為國內體育賽事綠色轉型提供了堅實技術支撐,讓賽事在成功舉辦的同時,最大程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。


在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大背景下,《“無廢馬拉松”賽事技術導則》的實施正成為體育賽事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的催化劑。衡水正以此為契機,全力沖刺全國體育賽事綠色發展標桿城市的目標,續寫體育賽事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精彩篇章。